close

DSC_1170.JPG (photo credit:楊先森)

「哎呀,最近得了胃潰瘍,快痛死了,下禮拜要去看醫生。」「上禮拜去醫院檢查出肺炎,要住院一陣子。」「之前氣喘發作,超痛苦......。」生病是人們的日常話題之一,身體機能總是有出狀況的時候。但是,什麼病讓人難以啟齒,讓人覺得自己會被懷疑批評,讓人害怕身邊的親友都一一離去?

「憂鬱症」這三個字常出現在報章雜誌上,是文明病的象徵,但是當病患是自己的時候,卻無法輕易地說出口。

我不是第一次得憂鬱症,所以還不致於太恐慌。有些人的基因天生就容易發病,可能跟腦袋的構造有關(憂鬱症的成因主要是腦內分泌物失調)。但是先天基因並不能決定一切,後天的突發狀況也會發生。所以如果有個樂觀開朗活潑的人,或是人生勝利組溫拿突然得了憂鬱症整天靠北,那也不用太意外,因為他的腦有可能突然出了問題,血清素的運作機制不對勁了。而血清素和情緒調節有很大的關係,所以血清素不對,整個人就跟著不對了。人們無法靠自由意志控制激素的分泌,所以當情況變嚴重的時候就得吃藥調整。不過因為看到很多病患開始吃藥後漸漸變得依賴藥物、無法停藥,我覺得那樣有點恐怖,所以到現在還不打算吃藥,這幾天也撐過來了(堪稱忍耐功力一流,不過這好像不太好吧)。

 

憂鬱情緒很常見,而且不是病,跟憂鬱症不一樣。憂鬱情緒的原因明顯,壓力、失戀、離別等等,令人難過哭泣,心情低落。不過這種情緒通常有時效性,過了幾天、幾週之後,情緒淡去,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之後,憂鬱情緒便會漸漸消失。憂鬱症卻常常找不到明確的原因,而且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。憂鬱症的相反不是快樂,而是有活力(激烈的大哭大鬧也算是有活力),以我自己的例子來看,我並沒有感受到強烈的悲傷或難過的情緒,而是整個人呆若木雞,沒有一絲生氣。不喜歡的事情沒辦法勉強自己做,就連喜歡的事情也提不起勁。有時漸漸忘記怎麼笑,臉上的表情越來越呆滯。甚至影響到生理,覺得全身沒有力氣,想要躺在床上休息。平常很容易可以辦到的事變困難了,下床變得困難,吃東西變得困難,出門也令人猶豫。這個症狀是「失去行為能力」,也是最容易被旁人認為患者在假鬼假怪的症狀(覺得他在偷懶、裝病、中邪等等等)。因為患者好手好腳的,也沒有感冒或是其他病,腦袋裡長怎樣別人又看不到,所以就......嗯。

 

憂鬱症患者如果想改善情況,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回活力。那要怎麼做?又不是你叫一聲「欸回來了喔」,他就會咻一聲的跑回來跟你說對不起他遲到了。我現在也還沒完全痊癒,暫時無法歸納出有效的方法。雖然先前說過憂鬱症的原因可能不明確,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主要影響心情的因素。如果能去除或減少這些因素(像是離開引發憂鬱症的環境或人),症狀可能會慢慢改善 (不會馬上好,要休養一陣子)。在症狀嚴重時不要太強迫,等到症狀減輕之後試著做一些可以轉移注意力的事,尤其是有成就感的事(完成一篇文章或畫圖),因為憂鬱症的病患常會覺得自己很沒用,病了之後什麼都做不了,只會浪費食物跟水blablabla,但是因為生病又不得不休息,所以容易進入惡性循環。對我來說寫文字抒發很有效,尤其是可以把自己的心境跟症狀記錄下來,也不會像直接找朋友討拍拍那樣,給人帶來太大的壓力。順帶一提,之前看到FB粉絲專頁「小鬱亂入」列出一些可以改善症狀的食物,其中一項是巧克力,所以我這幾天喝了不少罐巧克力牛奶+嗑巧克力。自己覺得滿有效的,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產生了化學反應XD。


憂鬱症這個病看不見摸不著,但承受的痛苦貨真價實。因為不是想治療就能好,所以需要耐心的等待,等待的過程中又會增加壓力和絕望感。在病的時候,常常想不起來健康的自己是什麼模樣,是怎麼趕走心裡的烏雲的。朋友可能會離去,愛人可能會跟自己一起憔悴,家人可能傷心流淚......,心裡感到萬分的愧疚,但同時也能體會到哪些人事物永遠都值得珍惜。所以,在病中載浮載沉之時,還是繼續咬著牙撐下去,不得不勇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